為了幫助各位中醫內科主治醫師考生更好地備考復習,醫學教育網小編專門整理了濕熱痢的施治要點如下:
1.癥狀:腹痛陣陣,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暫緩,痢下赤白膿血,粘稠如膠凍,腥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
2.治法:清腸化濕,解毒,調氣行血。
3.方藥:芍藥湯。
方中黃芩、黃連清熱燥濕,解毒止??;大黃、檳榔蕩熱去滯,通因通用;木香、檳榔調氣行滯;當歸、芍藥、甘草行血和營,緩急止痛;肉桂辛溫,反佐芩、連。大黃之苦寒,共成辛開苦降之勢,以散邪氣之結滯。痢疾初起,去肉桂,加銀花、穿心蓮等加強清熱解毒之力。有表證者,加荊芥、防風解表散邪,或用荊防敗毒散,逆流挽舟。兼食滯者,加萊菔子、山楂、神曲消食導滯。痢下赤多白少,肛門灼熱,口渴喜冷飲,證屬熱重于濕者,加白頭翁、黃柏、秦皮直清里熱。痢下白多赤少,舌苔白膩,證屬濕重于熱者,去黃芩、當歸,加茯苓、蒼術、厚樸、陳皮等運脾燥濕。痢下鮮紅者,加地榆、丹皮、仙鶴草、側柏葉等涼血止血。
濕熱痢,也可用成藥香連丸治療。
推薦閱讀:
【備考計劃】網校整理2021中醫內科主治醫師備考計劃快查收!
以上“濕熱痢的施治要點”由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醫學教育網提供中醫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備考經驗、精煉知識點以及政策動態變化!更多中醫內科主治醫師考試相關資訊請關注醫學教育網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欄目!
免责声明-|:本站作品均来自网友分享或互联网-|,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